病毒感染:风疹
风疹(rubella,Germanmeasles)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临床以低热、皮疹及耳后、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轻微为特征。主要经飞沫传播,以春季多见。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后,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导致各种先天畸形,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(congenitalrubellasyndrome)。
【病因】
风疹病毒属披膜病毒科(togavirusfamily),其直径约60nm,核心为单股正链RNA,外有包膜,由脂蛋白等组成。不耐热,37℃和室温中很快灭活,但能耐寒和干燥,-60℃可存活几个月。
【流行病学】
人类为风疹病毒的惟一宿主,病人从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均具有传染性。其鼻咽部分泌物、血、尿及便中均带有病毒。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多见于1~5岁儿童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冬春季发病最高。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。先天性风疹患儿在生后数月内仍有病毒排出,具有传染性。
【发病机制】
病毒首先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及颈部淋巴结,并在其内复制,从而导致上呼吸道炎症和病毒血症,临床表现为发热、皮疹及浅表淋巴结肿大。若在妊娠早期(3个月内)感染风疹病毒,其病毒可通过胎盘而传给胎儿,并在其体内不断复制,最终可导致胎儿畸形。
【临床表现】
1.获得性风疹
(1)潜伏期:一般为14~21天。
(2)前驱期:约1~2天,症状多较轻微,低热和卡他症状,耳后、枕部及后颈部淋巴结稍大。
(3)出疹期:多于发热1~2天后出疹,最早见于面颊部,迅速扩展至躯干和四肢,1天内布满全身,但手掌及足底常无皮疹。皮疹初为稀疏红色斑疹、斑丘疹,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,以后躯干、背部皮疹融合。皮疹多于3天内迅速消退,疹退后不留有色素沉着。
此期患儿耳后、枕部及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,偶可并发肺炎、心肌炎及血小板减少等,个别不出现皮疹,仅有全身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故称无皮疹风疹。
2.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妊娠早期患风疹的妇女,风疹病毒可传递至胎儿,使胎儿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,引起多种畸形,称之为“先天性风疹综合征”。先天畸形为先天性心脏病、白内障、耳聋、头小畸形及骨发育障碍等。出生感染可持续存在,并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,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进行性脑炎及肝脾肿大等。
【诊断和鉴别诊断】
典型病例可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,诊断并不困难。对不典型病人,可做有关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。妊娠初3~4个月感染风疹,出生时婴儿,若有畸形和多种病症,血中特异性抗风疹IgM阳性,可诊断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,若未见畸形,仅有实验室证据,可称之为先天性风疹感染。
【治疗】
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。主要是对症治疗,如退热、止咳等,加强护理和适当的支持疗法。
【预防】
一般病人出疹5天后即无传染性。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,若有接触史,可于接触后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,可能减轻疾病的症状或阻止疾病发生。对已确诊为风疹的早期孕妇,应考虑终止妊娠。对儿童及易感育龄妇女,可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。因风疹减毒活疫苗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,故孕妇不宜接种该疫苗。
最后编辑:hitok 更新时间:2025-02-02 16:51